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sArAuth in /data/home/bxu2342120002/htdocs/thinkingin/inc_display/archive.php on line 75 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aBlog in /data/home/bxu2342120002/htdocs/thinkingin/inc_display/archive.php on line 76 我想说的那段历史(三) - 水土风 - Thinking In
点击此处关闭窗口

正在与服务器连接,请稍候……

[75] 我想说的那段历史(三)
flyingring 2012-02-16 08:03

终于写到想写的部分,却突然有点儿不知所措。我这话痨想先罗嗦几句题外话。大家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过去,从下面的分界线那里开始看,完全不影响阅读。

      红孩儿小盆友在前篇评论说,自古很多皇帝也是可怜人。其实我觉得应该说,自古皇帝都是可怜人,而且远比我们普通人可怜得多。其中的关键在“控制”。

      我在这些史料的时候,常有这样的感触:我们这些普通人,没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能力,动不动就震惊了苦逼了悲催了泪奔了,基本上关于生活控制不了什么,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。要么就看破放下淡定了,要么就麻木后无动于衷了,实在放不下又麻木不了的,大不了就生活得很糟糕呗,反正也没有人规定生活就不能很糟糕。

      但是这帮子皇帝不一样。基本上他们要什么有什么,谁敢和他们找别扭啊。他们想控制什么太容易了。就算傀儡皇帝,大臣们也能给他维持个表面的和平。能力强的就更不在话下,翻手云覆手雨。这就给他们一个错觉,除了生死有命,仿佛整个世界都归他们控制。

      而这样强的控制能力,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?

      我觉得人和人的关系,尤其是涉及到感情的,恰恰是最不能控制的,越控制越糟糕。然而已经习惯了控制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一点。孝庄以爱的名义用控制对付顺治,最后把儿子搞得心灰意冷含恨而终。顺治用权力控制他讨厌的两任皇后,一废一停职,结果让整个后宫都和他爱的女人为敌。就算强势如康熙,样样干得漂亮,就死活搞不定自己的二儿子,也算抱憾终生了吧。

      自古做皇帝的,若不能突破局限做心灵强大的真正强者,其实都是可怜人啊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我是可看可不看苦逼的分界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     玄烨于顺治十一年,彼时他父亲顺治刚亲政了三年,是内忧外患严重的时期。前篇简单说过,顺治一直很努力,最后还是没成功。不过那会儿,他还是挺雄心勃勃的。想想他后来那一连串打击,我很难过唉。

      幼年伤痛

      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,长子和次子皆为庶妃所生,不在贵宠之列。清朝庶妃最高为贵人,差不多就是普通人家里的小妾,在《红楼梦》里也就是个赵姨娘的位置,基本没有什么地位。现在的宫斗小说电视剧里封个贵人趾高气扬的,常在也能横着走,基本是胡扯。

      玄烨的母亲佟妃佟佳氏,是辽东汉人佟养真的孙女。佟养真先居开原,后迁抚顺。努尔哈赤抗明攻克抚顺时,他率族众一千人来归,是汉人中最早的归顺者,也是清朝开国功臣。后来皇太极选拔汉人组成汉军一旗,佟氏家族成了八旗汉军的骨干和中坚。佟妃的父亲佟图赖,隶汉军正蓝旗,两朝屡立战功,晋爵至世袭三等子。

      清朝宫廷的旧制,汉人女不能入后宫做后妃。不过八旗汉军不是一般汉人,女子不缠足,已经算是旗人身份。前篇说过,顺治为了反抗孝庄和多尔衮定下的政治婚姻要废后。事实上他当时的主要后妃均是博尔济吉特氏,而且居然都没有生过孩子,可见顺治叛逆之意多么坚决。孝庄为了缓和他的情绪,也未免不是存了笼络汉军旗的心思,把佟妃弄进宫来。

      我觉得孝庄很是懂得儿子的喜好,她觉得顺治应该不喜欢健壮的蒙古姑娘,欣赏汉女那种婉约的调调,特地从汉军旗中挑了位美女,是带了那么点儿示弱的意思。不过有一点她没想到,顺治彼时已经恨她恨到,凡是她决定的事一概不甩,对政治婚姻一概不鸟。他对佟妃爱答不理,佟妃的父亲去世,他冷酷得不近人情。再加上孝庄偏爱佟妃,说她的孩子以后肯定有大福气,暗示玄烨可以继承帝位,就更让顺治愈加反感,连带也讨厌这个儿子。

      玄烨还很小的时候,可能也就一两岁,顺治借口说他还没有出痘,让他搬出紫禁城,仅由保姆照顾。而随后董鄂妃生了孩子,顺治则欣喜若狂,说这是我的第一子啊,举国大庆,还差点儿立为太子。两相对比,倍感凄凉。直到康熙晚年,回忆起这段往事还不胜唏嘘,“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,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,父母膝下,未得一日承欢,引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。”我觉得吧,他碍于孝道的缘故不敢说实话,其实背后的潜台词是:我爹不爱我,借口我没有出天花,把我一人扔出宫,从小就见不到爸妈,没感受过人伦亲情。搞得我这么大岁数还跟这事儿过不去,两立两废我太子他就是不爱我,可肿么办啊肿么办。

      说到这儿我还是得插一句,可能因为是基因的关系,天花确实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个很麻烦的毛病,死于天花的不计其数,顺治自己也是因为这毛病死的。也没有别的办法,没出痘的孩子搁在宫外交给大臣养,避免传染,出了痘再回来,也是一个路子。然后当时为了避免太后干政这种事儿出现,妃子生了男孩都不能自己养,小时候直接交给乳母。大点儿之后视母亲身份,必须交给皇后、等级高的妃子或者大臣来养。这是条非常变态的规定。尽管如此,也不能粉饰顺治的渣。把孩子直接交给保姆扔到宫外从此不闻不问,在我看来和杀掉他也无异了吧。你恨谁就对付谁,对付不了就认命,迁怒一个孩子算什么。

      结果后来第一子夭折了,皇三子出了痘,痊愈了。真是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啊。

      后来的康熙对女人比较渣,除了他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,亲密关系明显建设不好。可但凡涉及到母子情、父子情、祖孙情等等这样的血亲情谊,他瞬间就变得特别煽情。话说人要是小时候特别缺什么,就会变成一生的坎,心灵不足够强大就怎么也迈不过去。康熙英明神武了一辈子,在亲情上栽了人生中最大的跟头。

      这点我以后会详细阐述,不过先举几个小例子,不太恰当,却可见端倪。与玄烨相处最久的乳母是正白旗包衣汉军曹玺之妻子孙氏,他特别依赖和感激这位乳娘,登基后大肆提拔曹家,曹家数代执掌江南织造府,盛极一时,鲜花着锦,烈火烹油。

      而另一位乳母的儿子在朝中为官,到了康熙晚年贪赃枉法,还无所顾忌。本来按康熙的性格这就是斩立决的货,可他就是隐忍不发,还数度试图为此人说情。直到乳母出来告发自己的儿子试图杀母,康熙才松了一口气判他自缢。

      离开乳母以后,添了若干内监教他饮食、言语、行步、礼节,这些内监都成了他的谙达(好兄弟)。孝庄认为孺子可教,令自己的侍女苏麻喇姑协助照看这位孙儿。苏麻喇姑不是一般的侍女,简直是孝庄一生最信赖的亲人。康熙后来一直非常爱敬她。他的儿子们称她为“妈妈”,即汉语的“奶奶”。

      我记得《步步惊心》中好像有一个情节,说康熙胃口不好,看见若曦做了苏麻喇姑爱吃的点心被触动了,吃了一块,神情很怀念。这段情景设计得真的很“康熙”。

      可能有人认为这些算什么呀。不过我觉得,研究一个人的行为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、集体意识和此人自己的个性。康熙从小就不是特别随和好亲近的人,他是个极具帝王风范的皇帝,就是特有范儿气场超强大特有杀伤力的那种男人。而当时的社会意识是主子奴才界限分明的,不讲究人人平等,奴才为主子卖命也是应该应分的,何况就是喂喂奶教教走路学学写字照顾一下之类的,更是小恩小惠。康熙这样感激这些曾经给过他温暖的“小人物”们,只能是出于发自真心的感情了。可见这些人当初不一定出自真心的关怀,对这个幼年伤痛的孩子的影响是多么深刻且巨大。

      童年上位

      顺治的“第一子”死后,董鄂妃没有再生。因为孝庄的极力呵护,玄烨处境逐渐好转,于是孝庄开始按照按既定目标培养他。玄烨五岁时开始入书房读书,每天早上戴特制红绒顶小冠,穿起四团龙补小袍及小靴,跟着一起上早朝。因为个子小跨不过门槛,由太监抱进门,还不忘摆出皇子的架子来,瞪着眼睛各种做作。幼年的玄烨比他父亲有福气的多,在这个年纪即开始读书学习。他非常勤奋,常常用功到深夜,为今后治理国家打下坚实基础。

      顺治十八年,二十四岁的顺治患天花,病中召见汤若望,就继承皇位之事向他征求意见。汤若望此前对顺治虽然极其失望,可还是在一番仔细思考后推荐玄烨,让顺治最终下定决心。顺治特地为他指定索尼、苏克萨哈、遏必隆和鳌拜为辅政大臣,定下国事由辅政大臣会议商讨,由皇帝最终决定的规定。

      每次读这一段,虽然只是短短的几行字,我还是不胜唏嘘。辅佐幼年皇帝的大臣身份由摄政改成辅政,尽量避免架空皇帝、把持朝政或者篡位。且辅政大臣破例没有选择宗室诸王,而由四位异姓重臣担任,也就避免了轻慢幼主。顺治甚至连制衡都考虑到了,选择了一位正黄旗、两位镶黄旗和一位正白旗,让他们因利益纷争互相牵制,不要私下结党营私。

      这是这个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的男人,留给人间的最后一点温情。

      顺治逝世于养心殿,遗诏指定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。此时有人请孝庄太后垂帘听政,被她断然拒绝。从此之后,史书中的孝庄,是个英明的老师、慈祥的祖母、智慧的女人,可惜,晚了一点儿。

      在孝庄的帮助下,童年的康熙开始批阅奏折、发布旨意,是个颇像模像样的小皇帝。孝庄教导他说,做皇帝的要以民为重,得民众者得天下,只有百姓富庶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远离忧患,统治才能稳固。你要“宽裕慈仁,温良恭敬”,对得起祖宗的基业。这些话对康熙影响终身。

      举个例子吧。据西方传教士的记载说,康熙是个非常简朴的皇帝,简朴到了什么地步呢?他平时吃得很简单,和山珍海味基本绝缘,特别喜欢吃红薯这种好种好收的便宜东西。家常穿的和普通人家老百姓差不多,夏天用比较粗糙的麻布做御衣,就算冬天穿个貂皮,也不用上好的材料,而是一块好一块差拼在一起,节省费用。冬天烧的炭,清宫的份额是明朝皇宫的不到十分之一,也就基本保持不被冻坏。也不好打扮,日常穿着中唯一的奢侈品是帽檐上的一颗珍珠,这是满人的习俗。

      好吧,想想《红楼梦》、孔雀裘……我较得若曦每天泡那些好茶得把康熙心疼死,糟践了多少银子啊……

      8过,虽然我们的小皇帝努力上进也没什么错误,可是杯具还是慢慢发生了。我觉得顺治当初关于辅政每一步算得都挺好,唯一忽视的是人的性格。

      少年情重

      我写八卦,关注的其实都是家事。我不喜欢政治,也不喜欢所谓的皇室秘史之类的东东。我喜欢探求背后的每个人,都经历了什么样的苦痛,是怎么样一步步地走到最后。所以这段我本来想着重写写康熙和赫舍里皇后的感情。可想了又想,又必须得说说智斗鳌拜这段。一来是这段确实精彩!二来是,两者其实相辅相成,不知道当年康熙和鳌拜到底是个怎么回事,也就不大会理解赫舍里皇后那段故事是个怎么回事。唉我真不是一般的罗嗦。

      虽然后来史学家都说鳌拜什么好大喜功、骄横暴躁,不过我觉得吧,随意丑化一个人,并把责任都推在他身上很容易,可对理解真相一点儿帮助也没有。底下是我个人对这件事的完全不靠谱分析,各种严肃综合症患者请绕道~~

      语言解码把人按照某方面的特性分为三种:狼、羊和独行侠。我说明下:人在人群中(尤其指工作合作中)的表现分为三种,狼指特别偏爱领导一群人干事的那种人,羊指特别喜欢和一群人一起合作的那种人,独行侠指独来独往根本就不和别人玩自己干活的那种人。此分类没有褒贬,总有好狼坏狼、好羊坏羊、好侠烂虾,完全看各人能力如何了。虽然我不大喜欢分类,可就我工作的这几年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来看,这说法还是挺准确的。

      一个人可以暂时压抑自己做不合自己个性的工作,but时间长了还见不到改变的可能,就太tm闹心了,总得生出点儿事端来才行。譬如我这个独行侠,做过羊,做过狼,偏偏就是没法做侠,这不没几年就辞职生孩子了吗。

      说白了鳌拜也是这么回事。当年顺治设置辅政四大臣,按照个人功绩和制衡的思路,顺序是索尼为首,苏克萨哈第二,遏必隆第三,鳌拜第四。索尼是四朝元老,又是年老多病,估计活不了几年,就算了。遏必隆为人庸懦,没毛大用,凡事听鳌拜的,说是第三,其实就是一小跟班,何况俩人都是镶黄旗,也就算了。唯独苏克萨哈,他是个正白旗(和多尔衮一旗)。上篇说过,皇太极死后,是两黄旗的大臣拼死抵抗多尔衮登基,最终才让皇位落到顺治手里,指的就是索尼、遏必隆和鳌拜。而其后这三个人也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整得忒惨,鳌拜更是数度死里逃生。结果苏克萨哈啥也没做,还能排第二,这让狼性的鳌拜受不了了。

      如果一开始顺治不设什么排名,或者索尼为首三人平等辅政,鳌拜的才华和抱负能得以发挥,心理不会有落差,愿意安心做头好狼,也许情况会完全不一样?也许就不会有皇后赫舍里,不会有太子,不会有疑神疑鬼的康熙,不会有九子夺嫡,不会有晚景如此凄凉的康师傅?

      可惜历史就是这样,没有如果。

      反正鳌拜就开始别扭了,他想把苏克萨哈搞掉,四大臣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。这时候出了一个大事儿,康熙12岁了,该选皇后了。

      据史书记载,说当时大臣们最看好的人选是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,鳌拜的义女。这姑娘据记载,饱读诗书、才华横溢,长得也端庄漂亮,出身家世显赫,必然能做个统领后宫、辅佐君王的贤后。简直就绝配。

      还有个人选也是大热,佟佳氏,康熙舅舅的女儿,他的亲亲表妹。这姑娘家世也够显赫,满洲八大贵族出身,又加上从小和康熙就有兄妹情谊,有感情基础。姑娘兼具汉族和满族姑娘的特点,温柔贤惠,也堪任好皇后。

     结果孝庄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,果断下旨说,哎呀我看好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了,这姑娘我怎么看怎么喜欢,和我们小皇帝郎才女貌太配了。就这么定了,赶紧找时间完婚吧。

      一时间就很轰动哇,为毛昵?康熙在赫舍里皇后死后抽了好一阵子的疯,说了她好多好话,什么她能干又贤惠,漂亮又温柔,妩媚又大方,聪明又有才华,弄得此女只应天上有的样子,然后史官们都一致沉默。反正你怎么说我们怎么记,我们自己不评价。

      如果真是很美,史官会提上一笔的,譬如顺治的废后。如果真是很有才华,史官也会提上一笔,譬如董鄂妃和钮祜禄氏。偏偏到了赫舍里皇后,史官们一致沉默了,说明呃,真是各方面都很一般。如果家世很显赫……那啥,虽然她的爷爷是索尼,可她爹好像只是个一等侍卫……钮祜禄氏那姑娘憋屈死了。

      于是康熙四年俩人完婚了,康熙十二岁,赫舍里十三岁。这么个要啥没啥的姑娘,只能是政治婚姻了,纯就为了裹挟索尼的。可这次是康熙,谁都hold不住的康熙,政治婚姻没压力,让等着看笑话的鳌拜一干人等大跌眼镜。

      反正十二三岁的小两口,又有共同的敌人鳌拜,说是同生死共患难也不为过了。端地是“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”,完全地两小无嫌猜啊。

      史书记载只说俩人是恩爱,无比恩爱,无非也就是家长里短,也没有举出特别震撼的例子来,说了大家也不爱听。我说一点吧,赫舍里做皇后的这短短九年,康熙没有一个正经的妃子,也没有看重过别的什么女人。其他女人无论美丑,一概庶妃(地位很低下),都在后宫待着。他朝政大事就忙死了,有点儿剩余时间只管和他的皇后谈恋爱。

      当然床还是得上上孩子还是要生,不然孝庄该骂他了。

      真是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。所谓少年情重,也不过就是这个意思。

(累死我了,未完待续)


6条评论:

◇ flyingring 2012-02-21 05:32 #6
谢谢无名网友!

鳌拜不是功亏一篑……他那个智商情商根本干不过康熙的好吧……

康熙自己看上了赫舍里……可能性不大吧……当时的情况是,如果康熙不想走他爹的老路,唯一能娶的姑娘就是赫舍里啊,他看上看不上都得娶啊,幸好他俩感情很不错。

◇ 锦绣 2012-02-20 19:06 #5
我也觉得是孝庄给康熙娶了好lp,估计这个姑娘,一定是康熙跟他奶奶说了喜欢,才能娶来的,否则干啥娶来呢?对不对?

◇ f 2012-02-17 23:36 #4
鳌拜也就是功亏一篑啊,要真造反成功就好玩儿了。

话说孝庄这时候真是不错,给康熙娶了个好lp,可惜就是太短命啊太短命

◇ f 2012-02-17 23:15 #3
这个顺治小时候对康熙不好,临死的时候倒是考虑得还挺周到。是觉得都快死了,还是干点好事儿吧,还是觉得到底是自己儿子,一时间亲情涌上了心头?

◇ ZHY 2012-02-17 02:37 #2
无名网友留个言。写的很好看。

觉得能让人超出控制欲,善于处理关系是一种强大的修养。
深刻的尊重一个“人”,而不是在亲密关系里就变了样。

◇ redhaier 2012-02-16 23:38 #1
我也喜欢看家事,还硬生生写了家事的硕士论文。不过还是你这个好玩,歇歇再继续加油!

添加评论:

称呼: 邮箱(选填):
个人空间(选填):
留言:

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左侧验证码:
*邮箱只有本文作者可察看,不会公开显示。    记住我

本博客最新日志:

本博客最新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