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sArAuth in /data/home/bxu2342120002/htdocs/thinkingin/inc_display/archive.php on line 75 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aBlog in /data/home/bxu2342120002/htdocs/thinkingin/inc_display/archive.php on line 76 我想说的那段历史(二) - 水土风 - Thinking In
点击此处关闭窗口

正在与服务器连接,请稍候……

[74] 我想说的那段历史(二)
flyingring 2012-02-12 07:33

生命不息、胡作不止之顺治

      顺治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颂的作为,最广为人知的,应该是和董鄂妃的那段爱情了吧。大家总说爱新觉罗家出情种,主要指的就是他。有这么个疯疯癫癫的儿子,他爹那些痴情的事儿瞬间就白干了。

      之前我说过,福临出生以后没多久,他爹皇太极就一直在没完没了地折腾着纪念宸妃海兰珠,对其他大小妃子根本不放在眼里,对儿子们更是当空气。又整天不吃饭不睡觉动不动哭晕过去胡言乱语,没两年也把自己折腾死了,还没留下传位诏书。这里我必须插一嘴,高帅富皇太极尽管这样折腾,200多斤的体重还是丁点没减,最后是突发脑溢血死掉的。我真不是歧视胖子,姑娘们请继续。

      因为皇太极暴死,对皇位如何继承没有留下遗诏,于是一边办着他的丧仪,一边上演夺权暗战。角逐的双方分别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多尔衮。双方频繁活动,笼络同盟、游说百官,在皇太极死后第五天,于诸王大会上摊牌。索尼提出必须立先帝的儿子,代善就趁机发言说那就立豪格呗。结果豪格觉得大位根本是囊中之物,装了个B说哎呀福小命薄走了。结果多铎开始推多尔衮,于是两黄旗大臣们不干了,一时间剑拔弩张。一直沉默的多尔衮这时候开口说不如立福临为帝。他年纪还小,就由我和济尔哈朗辅政,等他年长之后归政。

      这是个折中的方案,两黄旗很快同意了。多尔衮到底为什么放弃皇位,一说是他怕内乱,另一说是孝庄(孝庄是谥号,不过为了方便以后就这么称呼她)从中斡旋。孝庄知道朝野上下都怕内乱,如果有个方案,既满足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,又能满足多尔衮的权力欲,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。当时年纪幼小的皇子有四五个,多尔衮为什么立福临,可能就全靠孝庄施展的手腕。

      总之六岁的小福临就被推上了皇位,多尔衮掌握军政大权。大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,觉得小孩子都没什么想法主见,可以随意摆布,甚至强加控制。我觉得大人们早晚要为这样的想法付出代价。事实上,六岁的顺治就已经显示出极强的自尊心。登位大典之前,他出宫乘步辇前往笃恭殿,乳母因为他年幼,想上去陪坐。福临拒绝说:“此非汝所宜乘”,帝王范儿已经十足了。

      而此时的多尔衮,可能已经后悔一时昏了头没有坚持夺位了。虽然掌管军政大权,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但如此雄才伟略的一个不世之才辅佐个小p孩,总归还是不爽的吧。于是他用僭越来发泄他的不爽。以下为引用:

      “多尔衮偷用御用器皿、私造皇帝龙袍、对镜自赏等等。当年妨碍他获得皇位的豪格,在顺治元年就被罗织罪名,废为庶人,也禁至死,豪格的福晋被他收系王府,纳为新人。与他同居辅政王之位的济尔哈朗,尽管一开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,拱手将权力支出,但终因附依过豪格的前怨夙恨,于顺治四年被罢职,第二年又降为郡王。多尔衮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,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。大军调度、罚赏黜涉,一出己意,关内关外,只知有睿王一人。实际上,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。”

      然后我们大家都觉得,自古一物降一物,能降住多尔衮的自然就属孝庄了。既然当年皇位这块大肥肉都能从多尔衮嘴里硬抢给她儿子,这时候再治他也是小菜一碟吧。可恰恰不是,孝庄真是束手无策,多尔衮这时候就算有一天突然爆发了要杀了顺治自己上位,也不是不可能。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,她为了保护儿子,就只能忍。她不停给多尔衮加封号,尽可能地满足他的权力欲。顺治元年十月就加封他为叔父摄政王,之后又加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。顺治四年,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。更有一说是,顺治到最后要称多尔衮为皇父,他已经根本是皇帝待遇了。

      而之前已经说过,六岁的福临已经表现出十足的帝王尊严。在多尔衮长达七年的压制下,他时时活在可能要被废被杀的恐惧中,尊严也受到严重的损害。假如这时候孝庄能在身旁悉心教导他,就像她后来辅佐康熙一样,鼓励他不急于应付,先偷偷练好本事培养心腹,十年磨一剑,到时候宝刀出鞘一举拿下多尔衮不是不可能。再怎么着咱胜在年纪比他小,就算拖也能拖死他。如果事情这样发展,我想顺治应该会成为文治武功不亚于康熙的一代明君。

      可真相总是那么的匪夷所思让人捉摸不透,远见卓识的孝庄这时候偏偏摇身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慈母。顺治曾经说,“朕极不幸,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,皇太后生朕一身,又极娇养,无人教训,坐此失学。年至十四,九王(多尔衮)薨,方始亲政。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,由是发愤读书。”

     我不明白孝庄为什么这样做,也许她看着幼年的傀儡皇帝觉得他实在太痛苦了,傻乎乎地活着也不错。也许她迷上了和一个适龄男人带着暧昧拼智商的感觉。我觉得不需要为孝庄找补,事实就是,她费尽心机把六岁的儿子扶上皇位之后就不再管他了,任由他恐惧、不甘、无奈,自己忙着和多尔衮斗智斗勇去了。

      可能孝庄把儿子扶上皇位并非为了爱,也许潜意识中最重要的原因,是为了满足一个极富政治头脑、却只能依附男人的女人自己的权力欲。

      我不知道小时候的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,我猜,他此后一直痴迷宗教,苦苦追寻生命的奥义,也许和童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。

      多尔衮逝世之后,顺治14岁那年,他摆脱傀儡地位正式亲政。他马上消除了多尔衮的封号爵位、罢撤庙享谥号、籍没家财,反正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多尔衮鞭尸了。如果这能消除他对多尔衮的恨意倒真是很好,可惜,没有。

      此前说顺治在很小的时候就是个有帝王尊严的孩子,亲政后他更是励精图治,期望能有一番作为。他说自己从亲政开始,“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,由是发愤读书。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,即读书至晚,然顽心尚在,多不能记。逮五更起读,天宇空明始能背诵。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,曾经呕血。”他曾在座右自书:“莫待老来方学道,孤坟尽是少年人”,以警策自励。他博闻强记,善于思索,常以致用。在研读典籍中,他对孔子、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,并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,形成了自己的治国思想。

      我知道说到这里大家都很烦了很想听八卦了,所以我把他的政治道路简单说完。简单说来,多尔衮治国的思路基本靠打,执政期间正是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,追剿李自成,推行剃发易服,圈地,反正是各种激发民族矛盾的措施,天怒人怨的。顺治深受儒家思想影响,认为应该让汉族心服口服地归顺满族,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,很不认同多尔衮的诸般做法。亲政后,他一方面深恐再变成傀儡,废除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,加强皇权。另一方面同情民间疾苦,停止圈地,放宽逃人法,实施了一系列的缓和矛盾的措施。

      尽管顺治真的很努力,说实在的也挺有能力,可据史学家们说,因为他周围没有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,干不过那些满清诸王贝勒,最终使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。政治抱负未酬,转而把全部希望寄托于爱情,最终遭受巨大打击生无可恋抱憾而死。

      可是我觉着吧,他的失败是注定的,背后更深的原因是:他成了一个无法让人寄托希望的男人,一个无法信赖的帝王。譬如说他想改革、施仁政、启用汉臣,也颇赢得了一小部分政见一致的改革派的支持,比如安亲王岳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。此人地位、名望、能力,在满清贵族中都堪称佼佼,所以改革未必就一定失败。当然改革一定会遇到阻碍,能扛住就扛,扛不住就以退为进等待时机,他儿子也无非就是这样干的。可问题是在改革遇到阻碍时,顺治便暴躁不安、自暴自弃,不愿寻找解决之道,也不耐烦等待。再譬如说他明明希望笼络汉官,也颇吸引了一批能力出众的汉官为他卖命。可实际行动起来,他又总是偏袒满人、处事不公,做了不少自相矛盾、自坏章法的事。这些举动让满洲贵族中的改革派和汉官们都极为失望,改革也难以为继。

      再譬如,他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。顺治被汤若望的学识和智慧折服,向他请教社会、人生各种问题,甚至认了他做玛法,两人的感情也日渐深厚。可就在汤若望对福临愈加喜爱看重,对他寄予极大希望之时,他突然退缩,开始是沉溺声色,派内监到江南采买美女,后来又突然迷上了佛教,身边被一大堆和尚包围了。这些都让汤若望极其失望,两人的关系也渐行渐远。

     我想,一个从来未被最重要的人无条件爱过的孩子,可能在内心深处是惧怕被人信赖、被人寄托希望的,因为总会隐约觉得,自己终会令人失望。稍获成功即不敢继续走下去,甚至要自乱阵脚亲手打破成功的可能的人,也许在内心深处,无法承受努力了最后却失败的可能。因为这些对他来说,也许都意味着失去温情、失去爱。

      就在这个时候董鄂妃出现了。然而在说董鄂妃之前,我还必须要说说他的两位皇后。

      顺治初年,多尔衮按照以往的传统,为福临聘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,也就是孝庄的侄女。福临亲政后的顺治八年八月方完婚,并册封为皇后,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典礼。这是整个科尔沁的荣耀,陪嫁就有八万匹马!

      这位皇后据记载是艳极,非常美,也许是几百年的大清后宫中最美的女人,美得甚至必须载入史册。然而两年以后,顺治就奏请孝庄要求废后。他说,“今后乃睿王于朕于幼冲时因亲订婚,未经选择。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,宫阃参商已历三载。事上御下,淑善难期,不足仰宗庙之重。”大臣们自然不允,争执许久之后终究是拗不过他,把皇后降为静妃。

      据记载说这位皇后虽然美,可是嫉妒心强,见到长得漂亮的就恨不得弄死人家才甘心。又奢侈,饭碗都要用纯金的。然后还狗屁不懂,和顺治没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。不过这事儿我想了很久,怎么想也怎么觉得就不对劲。首先吧,皇后爱嫉妒很平常,是个女人就爱嫉妒,不爱嫉妒的女人真是特少见,零星出现了一两个不就都成了千古名后了吗。其次,人家一个蒙古最尊贵的公主,现在又是一国之后,爱奢侈也很平常吧。再次皇后按照惯例就是可以用金子的,人家要求的本来就是应得的东西。她固然可能是不完美,可是自古以来完美的皇后不常见,不完美的一大把,她又没有原则性错误,凭什么就把人废了。再说,就算人家爱嫉妒,你妃子美人的不还是养了一大把。

     所以说白了,废后和皇后本人关系真不大,之所以必须废后,是因为顺治就对多尔衮不爽,对孝庄不爽,对政治婚姻不爽。凡是他们说的他必然不从,他们给他订的皇后,他就必须想办法废掉。

      真小孩子气啊。

      废后一事闹得这么大,孝庄好像从头到尾没说什么。等这事儿过去没多久,马上给他再聘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后。新皇后是旧皇后的亲侄女。孝庄反正无所谓,她自己就是哲哲的亲侄女,她也根本不在乎饱读孔孟的顺治恶心不恶心,她只一心巩固博尔济吉特氏的地位。好吧她赢了,这次顺治没有再废后,他只是完全不搭理她罢了。

      也就是差不多在这个时候,董鄂妃出现了。

      董鄂氏,内大臣鄂硕之女,进宫时已经18岁了。神奇的是,她和海兰珠在各个方面都极其相似,虽然没有明确记载,但大家都知道她进宫之前嫁过人。汤若望提到她是满籍军人的妻子,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个满籍军人就是顺治同父异母的弟弟博穆博果尔,也就是顺治抢了他弟弟的老婆,并直接导致弟弟死亡。这说法不见于正史,而且记载里博果尔的老婆也是博尔济吉特氏,可能的确不大靠谱。

      顺治对董鄂妃是一见钟情的,之后就想办法弄进宫,不到一个月就封了皇贵妃,马上就大赦天下。董鄂妃生了皇四子,顺治激动得不行,明确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儿子啊!然后就举国庆祝啊大肆庆祝啊。好吧,小玄烨做为皇三子,在他爹眼里瞬间就变空气了。

      据史料记载,董鄂妃“幼聪颖过人”、“所诵《四书》及《易》,已卒业。习书未久,天资聪慧,遂精书法。”、“才德兼备”。表明董鄂妃是一位难得的才女。然后顺治随时随地高调宣布董鄂妃是我的真爱啊真爱,是我在茫茫人海中唯一之灵魂伴侣。

      他开始看皇后不顺眼了,可能想把她搞掉扶董鄂妃上位,把皇后停职了。这是一种侮辱吧,毕竟这位皇后是一点儿错也没有犯。结果皇后停职没有几天,他未满百天的“第一子”夭折了,顺治大恸,举国哀悼,并封这个孩子为和硕荣亲王。可能因为孩子不在了,扶正董鄂妃可能性也不大了,过了两个多月,顶不住大臣们反复上奏劝谏,给皇后复职了事。

      顺治这样高调专宠董鄂妃,这样不把后宫其他女人放在眼里,甚至为她侮辱皇后,渣的程度虽然不及他儿子康熙吧,可也是他爹皇太极拍马也追不上的。他很成功地帮董鄂妃树了一后宫的敌,其中就包括他母亲孝庄。这样的相似的剧情,简直就是大手笔抄袭,不可能不让孝庄回忆起那段不堪的往事吧,不可能不让孝庄看见董鄂妃就好像看见海兰珠、从而恨得牙痒痒吧。

      我真心觉得顺治不真爱董鄂妃,只不过如果不爱她,他的生命也便无可依附罢了。

      董鄂妃失去孩子之后大恸,大病一场,好了以后也有点儿抑郁成疾。然而比海兰珠更糟糕的是,她的丈夫虽然高调,却不过就是嘴上花花,根本没有保护她不受伤害的能力。正好在这个时候,孝庄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。她特别要求董鄂妃每天过去服侍,稍有不满就大加叱责。再加上全后宫的女人们都和她作对,董鄂妃的日子简直就如履薄冰啊。这样的日子没过两年她就挂了。

      董鄂妃薨,顺治自然也活不下去了。他开始效仿他爹,没完没了地折腾着悼念。当然又是那一套请自行翻阅前篇海兰珠部分。他独创的部分都特别过分,赐死了三十名太监宫女,说怕她一个人在那边寂寞,真是死了都不让人安生。让满洲八旗二品三品的大臣给她抬梓宫(我真心觉得这事儿干得特混蛋特让人恶心)。然后最最过分的是,封董鄂妃为“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”,而他的皇后明明还没死!

      好吧,因为我实在恶心顺治这个人,这段破事儿就随便在网上看了看,不打算详细八了。最后说说谥号:“聪明睿智曰献 ,知质有圣曰献。”顺治觉得董鄂妃最吸引他的地方是:才华。

      再说一件顺治特别渣我特别恶心他的事儿,作为此篇结尾,顺便引出我们的小玄子。顺治讨厌政治婚姻讨厌他妈,对于孝庄定下的婚姻他都烦得不行。在后妃中,孝庄很喜爱佟妃,固然因为需要笼络汉军旗,可能也喜爱佟妃的性情温婉端庄,更喜欢她生的那个聪明伶俐的儿子:玄烨。既然孝庄偏爱佟妃,顺治就特别讨厌她,顺带讨厌自己的第三子,对他特别冷酷无情。在玄烨还很幼小的时候,他借口玄烨还没出过天花,让他与保姆别居于紫禁城外的一座府第。这段生活对后来的康熙造成的影响极大,我觉得说直接导致了九子夺嫡的悲剧也不过分。此是后话,日后再表。

      在董鄂妃死后四个月,顺治驾崩,因为天花。比他爹好点儿,死前征求孝庄和汤若望的意见,传位皇三子玄烨,也即是后来的康熙。一生追随他爹的脚步而不得其神的渣男顺治,八完。


7条评论:

◇ 锦绣 2012-02-17 14:46 #7
嘿嘿,葱葱提得意见?(那个据说。。)

◇ flyingring 2012-02-14 03:43 #6
我也觉得他就是缺爱。

我在微博上和jiner讨论说:“我觉得,一个男孩,若有个控制欲很强的妈,又没有得到来自父亲的肯定,几乎一定是要悲剧的了。。。”我罗里巴索写了这么多引用这么多史料其实也就是想表达这个。不过据说写得不够透,史料堆积得太多,无法让不关注家庭关系的人理解。以后会试着阐述得更清楚。

◇ redhaier 2012-02-14 03:08 #5
我觉得这两篇的写法很好啊,又有史又有理解,重史再点缀作者自己的理解这种方式,我喜欢。 而且你把史料写的很通畅有趣。加油!写完了可出书了。。。

◇ redhaier 2012-02-14 00:52 #4
自古很多皇帝也是可怜人,这位顺治爷骨子里叛逆到极致了,如果从小有多点被爱,也不至于如此折腾到不可理喻了。。。

◇ flyingring 2012-02-12 20:04 #3
真相总是让人窝火啊哈哈,他们家后来一代比一代窝火,到了喜剧演员乾隆出现才结束这家族苦逼的命运。然后中国开始苦逼了。

我对这一段史实真的无法理解,不明白为什么孝庄就搞不好和儿子的关系,也不明白她为什么在这方面干出那么多蠢事。她不是不会培养孩子,康熙被培养得还不错。史料不足,我只能猜测,控制的欲望和能力都太强的人,习惯用控制来对待一切关系,包括情感(广义)双方。而感情偏偏是需要放手的,越控制越糟糕。这是她婚姻也很失败,最终和顺治的关系势如水火的最重要原因吧。

谢谢二位陪我玩儿,谢谢在微博给我留言滴同学。本来没什么人理我都差点没信心往下写了。我希望能写出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,分析潜藏在背后的人性。这两篇罗列了太多资料,以后会多写写我的理解吧。

◇ Ekneralc 2012-02-12 17:11 #2
倒是没想到顺治和他母亲的关系弄到这么僵,其实对培养儿子孝庄应该算很不成功吧,只是和她其他方面太成功反差又太大。

◇ jiner 2012-02-12 08:49 #1
唉。这一段实在窝火。好歹高帅富的大胖子还是比较快意恩仇的

添加评论:

称呼: 邮箱(选填):
个人空间(选填):
留言:

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左侧验证码:
*邮箱只有本文作者可察看,不会公开显示。    记住我

本博客最新日志:

本博客最新评论: